Player FM 앱으로 오프라인으로 전환하세요!
蘇老師講解國際新聞、中東與中亞歷史、中國事務、太空知識的頻道。 Diplomat's daily news review and history research on Middle East and Central Asia, China Affairs and Space Exploration
«
»
2024.03.24 從俄羅斯聯盟號Soyuz火箭與太空船運補國際太空站看美俄和解的可能性
Manage episode 408534116 series 2948782
美俄是可以和解的
2024年3月23日,美國女太空人Tracy Dyson與一名俄羅斯太空人Oleg Viktorovich Novitsky及一名白俄羅斯女太空人Marina Vasilevskaya一起搭乘俄羅斯聯邦聯盟號 Soyuz-MS-25號太空船,由俄羅斯聯邦向哈薩克租借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站(Baikonur Cosmodrome)順利發射升空。
圖-俄國聯盟號太空船發射資訊(Spaceintel101.com)
原本此次太空任務在兩天前就應該發射,但最後讀秒時因機械問題臨時取消延後發射。本次太空任務是將3名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ISS)上,去進行人員的替換。
圖-白俄羅斯太空人Marina Vasilevskaya(NASA臉書粉絲頁)
大家可能奇怪,美俄不是已經因為俄烏戰事劍拔弩張,美國對俄方施行全面制裁,俄方也威脅北約,要是敢派軍進入烏克蘭就要動用核武,那美國太空人怎麼還會搭乘俄羅斯太空船一起發射升空呢?
其實從冷戰後期開始,美俄雙方就已經知道人類的太空事業應該要合作而非敵對競爭,因此就算冷戰兩大死對頭在地球表面劍拔弩張,但在太空卻已經早早開始美蘇的合作。
美蘇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1972年,尼克森總統與布里茲涅夫總書記緩和關係,雙方決心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也舒緩雙方冷戰之緊張氣氛。
在「阿波羅-聯盟號測試計畫」裡,美國將阿波羅太空船連接閘門設計成與蘇聯Soyuz聯盟號太空船規格一致。1975年7月15日,蘇聯的聯盟19號太空船發射,美國的阿波羅太空船也發射,兩艘太空船在太空中成功對接,美蘇雙方太空人相互握手、交換禮物並參觀對方的太空船,還共同進行生物實驗,儼然是冷戰兩強大和解模樣,人類似乎終於瞭解到合作比對抗更有利。
圖1-67 1975年美國阿波羅號(左)與蘇聯聯盟19號太空船對接想像圖(公有領域)
蘇聯在最後的20年,也就是1970-1980年代,著力於發展禮炮系列太空站與最終的和平號太空站技術,用來運補的是聯盟號(Soyuz)太空船,而火箭推力用的依舊是R-7系列火箭,這款R-7火箭可謂從一而終,從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今天2024年3月23日俄羅斯發射國際太空站的人員替補任務,都是R-7火箭各系列改造型火箭的出力。
和平號太空站(Mir)是前蘇聯在1986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996年,由俄羅斯接續建造完成,是由多個模組在軌道上組裝完成,是第一個人類可以長久居住的太空站,它最長的住客是曾待了437天的俄羅斯太空人波利亞可夫(Valery Polyakov),而且它也接待過許多國家的太空船與太空人,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就拜訪過和平號太空站多達11次,運送補給及太空人上站。
但因為組件老舊,2000年時,和平號太空站在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決策下,返回地球墜毀。其軌道上的角色由1998年升空的「國際太空站」取代。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第九個載人太空站,產權一半屬於俄羅斯,一半屬於美國及日本、加拿大、歐洲太空總署,組件也是分別由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與美國佛羅里達的發射場分別發射到太空中後再進行組裝。中國也曾想加入國際太空站計畫,但因為技術水準低、資金不足與天安門事件後被西方制裁等因素不被允許加入。
圖1-71 2021年11月8日Space-X太空船拍攝的國際太空站外觀(NASA,公有領域)
國際太空站伙伴國:美國、俄羅斯、歐洲、加拿大與日本,過去共同承諾將國際太空站維持至2024年。目前國際情勢混亂,國際太空站的前途未卜,美國太空總署規劃將在2031年,把國際太空站退役並墜毀回地球。但是,美國還是持續使用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之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運補物資與人員,幾乎每個月都有來自美國或俄羅斯的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送上人員或物資的運補。這很重要,沒有物資的持續運補,太空站無法持續在軌道上維持穩定姿態,也無法提供太空人氧氣、水與食物。
圖1-72 位在哈薩克之
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雖然俄羅斯在2022年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中,與西方各國關係決裂,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曾威脅將在2024年後退出國際太空站(ISS)計畫,準備自己建造俄羅斯專屬的太空站。但迄今為止並沒有見到俄羅斯的其他動作,還是與美國維持共同送人、送物資到國際太空站的承諾未變。
如果美國與俄國冷靜一點思考,其實美蘇之間除了冷戰時期那一些老掉牙的仇恨外,其實美俄間合作空間大於敵對。
首先在領土方面,俄羅斯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領土,而其兩億的人口根本住不滿它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在西伯利亞東方領土也只有600萬人口,因此藉由戰爭攫取更多領土其實對俄羅斯之強大並無太大意義,反而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建設新領土,從2014年奪取的克里米亞半島就可以看出如此做的得不償失。只要普丁冷靜下來,就會知道盡快停戰,重建與西方關係,才是對俄羅斯國家利益最好的選擇。反而與中國、北韓、敘利亞、伊朗等結盟敵對其餘世界國家才是孤立自己的不智之舉。
第二,俄羅斯領土最大的威脅不是北約,也不是烏克蘭或芬蘭、波蘭,甚至不是美國,因為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與俄羅斯沒有領土爭端,但是在東方的中國,就在一百多年前,可是有足足152萬平方公里土地,被帝俄以各項條約巧取豪奪過去,這些土地面積足足有台灣面積的47倍。而被帝俄間接奪去的藩屬國或附庸部落土地更多達一千萬平方公里,主要也就是西伯利亞凍原土地或哈薩克汗國這些中亞土地。中國民族主義小粉紅們是沒有忘記這件事的,到網路上搜尋被帝俄攫取的中國領土,許多追究號召奪回失土的文章,連中共宣傳部都不敢刪。
如果普丁想要更多領土,太陽系許多行星與衛星上多的是,他想要多少有多少,為了烏東一點土地與西方集團死嗑真的有意義嗎?俄羅斯人口本來就少了,而且男女比例本來就已經十分不平均,男少女多,現在又幾萬幾萬的男人在俄烏戰場上毫無意義的戰死,未來俄羅斯民族的永續發展要怎麼辦?
因此不要再等土耳其、巴西或印度出面調停了,美國本身就可以站出來調解這場俄烏戰爭糾紛,如果俄羅斯可以放棄烏東撤回國內,西方可解除制裁與俄國恢復往來,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俄羅斯堅持要烏東,那把上面認同烏克蘭的人給放回烏克蘭,美國另外給烏克蘭經濟補償,也比戰爭繼續打下去值得。甚至未來在開發火星時,送給烏克蘭一塊比現在國土還要大的土地也不是不行。
俄羅斯要一塊一塊把俄裔飛地都搶回來,會耗盡俄羅斯聯邦最後一滴血,當時1979年蘇聯大軍入侵阿富汗,也是想著三天完事唱凱歌,哪想到在阿富汗與反抗軍打了10年損失慘重,1萬4千名蘇軍喪生,受傷5萬餘人,戰機轟炸機損失118架,直升機損失333架,坦克裝甲車損失1500輛,其他車輛1萬餘輛。打到蘇聯國力大傷,1989年10萬蘇軍撤出阿富汗,一年多後蘇聯瓦解了,是普丁心中永遠的創傷。不過蘇聯要是沒有瓦解,他是否能做到俄羅斯的領導人,大概是不可能的,因此從蘇聯瓦解中獲利最大的人,其實也是普丁。
在每天雙方死傷數字都在持續的俄烏戰爭,俄羅斯約有30-40萬的死傷,已經大大多於阿富汗戰爭5-6倍之多,除可看到烏克蘭人必死衛國的決心外,也與現代化武器殺傷效率提高有很大關係。但是不管對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人力資源都是珍貴的,任何一名男女都是國家最寶貴的生存發展憑藉,不應該在戰爭中像螻蟻一般的被消耗。
打到現在,真的是可以了,普丁想要的完全可以先給他,等普丁死了之後再要回來也不會有難度吧?何必糾結於一城一地之得失,讓人類血肉不斷填入消耗?這是不值得的。
就像教宗呼籲的,烏克蘭要有勇於舉白旗進行和平談判停火的勇氣,俄羅斯也應該適可而止,立即達成停火,雙方以和平談判來對爭議地區取得雙方都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分配,讓人民盡快恢復和平寧靜生活,才是正道。戰爭繼續下去,發展成核武末日的機會不是沒有,那就更沒意義了。
最後,在太空領域,繼承前蘇聯豐富遺產的俄羅斯,完全可以加入世界共同開發宇宙的行列,甚至成為領袖之一,前蘇聯對太陽系各星球的探勘經驗,載人航天飛行載具如R-7火箭與聯盟號太空船之安全穩定性,以及基礎科學之穩紮穩打、及累積有經驗太空人之人數,都是俄羅斯在開發外太空時的優勢。
如果有一天遇到來襲的小行星、隕石,甚至遇到擁有敵意的地外文明要攻擊人類,俄羅斯的太空船與太空人肯定是最勇猛的太空戰士,再配上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多的核武庫存,保衛地球的第一線,其實俄羅斯最稱職。
俄羅斯人是天生的戰士,永遠嚮往開發未知的領域,但對於朋友又是溫暖貼心且感情豐富的民族,這是一個美麗可愛的民族,只是偶爾會出現一些想法特異的領導人帶領他們走上歧途。
但我們不必仇視俄國人,他們在渴望對外擴張的背後,其實也是曾經淪為蒙古人與突厥人奴役上千年的一種不安全感作祟,以及歐美白人世界一直不接受斯拉夫人為白人世界一份子的不自覺反抗作為,這些心理要素都有著歷史上的糾結。如果世界能夠打開心結接受俄羅斯人,俄羅斯實在也是人類史上最美好的文化之一,未來一樣可以是帶領人類文明前進的主導力量之一,而不是淪為所有人驚懼、厭惡的對象。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兩書部分內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77 에피소드
Manage episode 408534116 series 2948782
美俄是可以和解的
2024年3月23日,美國女太空人Tracy Dyson與一名俄羅斯太空人Oleg Viktorovich Novitsky及一名白俄羅斯女太空人Marina Vasilevskaya一起搭乘俄羅斯聯邦聯盟號 Soyuz-MS-25號太空船,由俄羅斯聯邦向哈薩克租借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站(Baikonur Cosmodrome)順利發射升空。
圖-俄國聯盟號太空船發射資訊(Spaceintel101.com)
原本此次太空任務在兩天前就應該發射,但最後讀秒時因機械問題臨時取消延後發射。本次太空任務是將3名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ISS)上,去進行人員的替換。
圖-白俄羅斯太空人Marina Vasilevskaya(NASA臉書粉絲頁)
大家可能奇怪,美俄不是已經因為俄烏戰事劍拔弩張,美國對俄方施行全面制裁,俄方也威脅北約,要是敢派軍進入烏克蘭就要動用核武,那美國太空人怎麼還會搭乘俄羅斯太空船一起發射升空呢?
其實從冷戰後期開始,美俄雙方就已經知道人類的太空事業應該要合作而非敵對競爭,因此就算冷戰兩大死對頭在地球表面劍拔弩張,但在太空卻已經早早開始美蘇的合作。
美蘇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1972年,尼克森總統與布里茲涅夫總書記緩和關係,雙方決心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也舒緩雙方冷戰之緊張氣氛。
在「阿波羅-聯盟號測試計畫」裡,美國將阿波羅太空船連接閘門設計成與蘇聯Soyuz聯盟號太空船規格一致。1975年7月15日,蘇聯的聯盟19號太空船發射,美國的阿波羅太空船也發射,兩艘太空船在太空中成功對接,美蘇雙方太空人相互握手、交換禮物並參觀對方的太空船,還共同進行生物實驗,儼然是冷戰兩強大和解模樣,人類似乎終於瞭解到合作比對抗更有利。
圖1-67 1975年美國阿波羅號(左)與蘇聯聯盟19號太空船對接想像圖(公有領域)
蘇聯在最後的20年,也就是1970-1980年代,著力於發展禮炮系列太空站與最終的和平號太空站技術,用來運補的是聯盟號(Soyuz)太空船,而火箭推力用的依舊是R-7系列火箭,這款R-7火箭可謂從一而終,從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今天2024年3月23日俄羅斯發射國際太空站的人員替補任務,都是R-7火箭各系列改造型火箭的出力。
和平號太空站(Mir)是前蘇聯在1986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996年,由俄羅斯接續建造完成,是由多個模組在軌道上組裝完成,是第一個人類可以長久居住的太空站,它最長的住客是曾待了437天的俄羅斯太空人波利亞可夫(Valery Polyakov),而且它也接待過許多國家的太空船與太空人,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發現號、奮進號)就拜訪過和平號太空站多達11次,運送補給及太空人上站。
但因為組件老舊,2000年時,和平號太空站在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決策下,返回地球墜毀。其軌道上的角色由1998年升空的「國際太空站」取代。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第九個載人太空站,產權一半屬於俄羅斯,一半屬於美國及日本、加拿大、歐洲太空總署,組件也是分別由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與美國佛羅里達的發射場分別發射到太空中後再進行組裝。中國也曾想加入國際太空站計畫,但因為技術水準低、資金不足與天安門事件後被西方制裁等因素不被允許加入。
圖1-71 2021年11月8日Space-X太空船拍攝的國際太空站外觀(NASA,公有領域)
國際太空站伙伴國:美國、俄羅斯、歐洲、加拿大與日本,過去共同承諾將國際太空站維持至2024年。目前國際情勢混亂,國際太空站的前途未卜,美國太空總署規劃將在2031年,把國際太空站退役並墜毀回地球。但是,美國還是持續使用馬斯克的SpaceX公司之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運補物資與人員,幾乎每個月都有來自美國或俄羅斯的火箭為國際太空站送上人員或物資的運補。這很重要,沒有物資的持續運補,太空站無法持續在軌道上維持穩定姿態,也無法提供太空人氧氣、水與食物。
圖1-72 位在哈薩克之
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雖然俄羅斯在2022年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中,與西方各國關係決裂,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署長波瑞索夫(Yuri Borisov)曾威脅將在2024年後退出國際太空站(ISS)計畫,準備自己建造俄羅斯專屬的太空站。但迄今為止並沒有見到俄羅斯的其他動作,還是與美國維持共同送人、送物資到國際太空站的承諾未變。
如果美國與俄國冷靜一點思考,其實美蘇之間除了冷戰時期那一些老掉牙的仇恨外,其實美俄間合作空間大於敵對。
首先在領土方面,俄羅斯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領土,而其兩億的人口根本住不滿它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在西伯利亞東方領土也只有600萬人口,因此藉由戰爭攫取更多領土其實對俄羅斯之強大並無太大意義,反而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建設新領土,從2014年奪取的克里米亞半島就可以看出如此做的得不償失。只要普丁冷靜下來,就會知道盡快停戰,重建與西方關係,才是對俄羅斯國家利益最好的選擇。反而與中國、北韓、敘利亞、伊朗等結盟敵對其餘世界國家才是孤立自己的不智之舉。
第二,俄羅斯領土最大的威脅不是北約,也不是烏克蘭或芬蘭、波蘭,甚至不是美國,因為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與俄羅斯沒有領土爭端,但是在東方的中國,就在一百多年前,可是有足足152萬平方公里土地,被帝俄以各項條約巧取豪奪過去,這些土地面積足足有台灣面積的47倍。而被帝俄間接奪去的藩屬國或附庸部落土地更多達一千萬平方公里,主要也就是西伯利亞凍原土地或哈薩克汗國這些中亞土地。中國民族主義小粉紅們是沒有忘記這件事的,到網路上搜尋被帝俄攫取的中國領土,許多追究號召奪回失土的文章,連中共宣傳部都不敢刪。
如果普丁想要更多領土,太陽系許多行星與衛星上多的是,他想要多少有多少,為了烏東一點土地與西方集團死嗑真的有意義嗎?俄羅斯人口本來就少了,而且男女比例本來就已經十分不平均,男少女多,現在又幾萬幾萬的男人在俄烏戰場上毫無意義的戰死,未來俄羅斯民族的永續發展要怎麼辦?
因此不要再等土耳其、巴西或印度出面調停了,美國本身就可以站出來調解這場俄烏戰爭糾紛,如果俄羅斯可以放棄烏東撤回國內,西方可解除制裁與俄國恢復往來,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俄羅斯堅持要烏東,那把上面認同烏克蘭的人給放回烏克蘭,美國另外給烏克蘭經濟補償,也比戰爭繼續打下去值得。甚至未來在開發火星時,送給烏克蘭一塊比現在國土還要大的土地也不是不行。
俄羅斯要一塊一塊把俄裔飛地都搶回來,會耗盡俄羅斯聯邦最後一滴血,當時1979年蘇聯大軍入侵阿富汗,也是想著三天完事唱凱歌,哪想到在阿富汗與反抗軍打了10年損失慘重,1萬4千名蘇軍喪生,受傷5萬餘人,戰機轟炸機損失118架,直升機損失333架,坦克裝甲車損失1500輛,其他車輛1萬餘輛。打到蘇聯國力大傷,1989年10萬蘇軍撤出阿富汗,一年多後蘇聯瓦解了,是普丁心中永遠的創傷。不過蘇聯要是沒有瓦解,他是否能做到俄羅斯的領導人,大概是不可能的,因此從蘇聯瓦解中獲利最大的人,其實也是普丁。
在每天雙方死傷數字都在持續的俄烏戰爭,俄羅斯約有30-40萬的死傷,已經大大多於阿富汗戰爭5-6倍之多,除可看到烏克蘭人必死衛國的決心外,也與現代化武器殺傷效率提高有很大關係。但是不管對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人力資源都是珍貴的,任何一名男女都是國家最寶貴的生存發展憑藉,不應該在戰爭中像螻蟻一般的被消耗。
打到現在,真的是可以了,普丁想要的完全可以先給他,等普丁死了之後再要回來也不會有難度吧?何必糾結於一城一地之得失,讓人類血肉不斷填入消耗?這是不值得的。
就像教宗呼籲的,烏克蘭要有勇於舉白旗進行和平談判停火的勇氣,俄羅斯也應該適可而止,立即達成停火,雙方以和平談判來對爭議地區取得雙方都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分配,讓人民盡快恢復和平寧靜生活,才是正道。戰爭繼續下去,發展成核武末日的機會不是沒有,那就更沒意義了。
最後,在太空領域,繼承前蘇聯豐富遺產的俄羅斯,完全可以加入世界共同開發宇宙的行列,甚至成為領袖之一,前蘇聯對太陽系各星球的探勘經驗,載人航天飛行載具如R-7火箭與聯盟號太空船之安全穩定性,以及基礎科學之穩紮穩打、及累積有經驗太空人之人數,都是俄羅斯在開發外太空時的優勢。
如果有一天遇到來襲的小行星、隕石,甚至遇到擁有敵意的地外文明要攻擊人類,俄羅斯的太空船與太空人肯定是最勇猛的太空戰士,再配上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多的核武庫存,保衛地球的第一線,其實俄羅斯最稱職。
俄羅斯人是天生的戰士,永遠嚮往開發未知的領域,但對於朋友又是溫暖貼心且感情豐富的民族,這是一個美麗可愛的民族,只是偶爾會出現一些想法特異的領導人帶領他們走上歧途。
但我們不必仇視俄國人,他們在渴望對外擴張的背後,其實也是曾經淪為蒙古人與突厥人奴役上千年的一種不安全感作祟,以及歐美白人世界一直不接受斯拉夫人為白人世界一份子的不自覺反抗作為,這些心理要素都有著歷史上的糾結。如果世界能夠打開心結接受俄羅斯人,俄羅斯實在也是人類史上最美好的文化之一,未來一樣可以是帶領人類文明前進的主導力量之一,而不是淪為所有人驚懼、厭惡的對象。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從奴隸到霸主-俄羅斯人的故事》兩書部分內容。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77 에피소드
Semua episode
×플레이어 FM에 오신것을 환영합니다!
플레이어 FM은 웹에서 고품질 팟캐스트를 검색하여 지금 바로 즐길 수 있도록 합니다. 최고의 팟캐스트 앱이며 Android, iPhone 및 웹에서도 작동합니다. 장치 간 구독 동기화를 위해 가입하세요.